派生资本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王京辉)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,意味着动力电池也已进入规模化“退役”阶段。如何回收规模庞大的“退役”动力电池、如何降低电池生产对原生矿产资源的依赖和碳排放,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。近日,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与循环经济倡导机构艾伦·麦克阿瑟基金会(EMF)携手,宣布“全球能源循环计划”愿景——推动电池循环经济全面落地,同时助力新电池生产彻底摆脱对原生矿产资源的依赖。
据了解,“全球能源循环计划”是首个由中国企业推动的循环经济公益项目派生资本,同时也是首个覆盖新能源产业全产业链、政府、学术机构等多方力量的协作网络。宁德时代副总经理、董事会秘书蒋理在活动现场表示,未来20年内,全球将有50%的新电池生产告别矿产开采,以电池产业链为切口,带动能源体系向高效、低碳、可持续方向系统转型。
随着动力电池相关企业数量的增长以及行业的发展,电池回收产业规模水涨船高。企查查今年5月发布的数据显示,近十年我国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注册量基本逐年增加。截至今年4月底,2025年我国已注册1.46万家电池回收相关企业,相比2024年同期注册量增加13.9%。
“我们要让能源循环成为一种经济。”蒋理表示,循环经济将释放新的经济机遇和社会价值。据预测,到2040年,全球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1.2万亿元派生资本,电池价值链将创造超过1000万个就业岗位。
为实现这一愿景,“全球能源循环计划”的四大行动纲领同时发布:一是重塑价值链体系,围绕电池产业链上下游,赋能全价值链低碳发展;二是从电池设计的源头开始,融入循环理念,通过模块化设计和“易拆解优先”的设计原则,开发更耐用、易拆解回收、可梯次利用的电池产品;三是重新定义电池的商业变现模式,从传统的产品销售转向以共享服务为核心的新模式;四是通过构建高效、规模化的回收体系,持续提升回收效率和同级循环比例,让电池材料真正做到“循环再利用”。
蒋理透露称,当前,宁德时代构建了全球最大的电池回收网络,2024年回收了约13万吨废旧电池,生产了1.7万吨锂盐。此外,宁德时代推出“时代碳链”管理系统,将“循环经济”的理念融入每一个环节,推动整个价值链的系统性减碳,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循环流转。
一方面,电池回收行业过去长期存在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现象以及“作坊式”工厂,同时受上游材料价格下行影响,部分电池回收企业的积极性有所降低;但另一方面,通过推动电池从设计、制造、使用到回收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变革,电池循环经济将开辟广阔的市场空间。根据各企业的规划目标,到2030年,中国锂离子电池回收产能将达到1109.2万吨/年。
“在全球范围内,循环经济正从理念迈入系统实践的新阶段。”艾伦·麦克阿瑟基金会CEO琼奎尔·哈肯伯格 (Jonquil Hackenberg)认为,宁德时代的定向循环解决方案正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,期待未来能共同推动电池循环经济落地。
“推动电池循环经济不仅需要技术突破,更需要产业链各方开放合作,加强与全球各国政策的协同。”蒋理指出,下一步,宁德时代将支持基金会开展针对电池循环经济的系统性研究,探索电池循环经济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转型路径,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循环解决方案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派生资本
长宏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