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2日清晨,成都京东方医院心胸外科病区天美配资,82岁的老兵贾大爷刚闯过一场医学上的“攻坚战”:6月25日,历时176分钟的经胸腹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,让他在8种基础病的“包围”中重获生机。
手术台:在“雷区”上绣出生命通道
翻开贾大爷的病历,如同看到一张密布“警示灯”的报告单:食管胸下段恶性肿瘤Ⅲ期、心脏起搏器植入史、冠状动脉支架术后、慢性心功能不全,叠加高血压3级、2型糖尿病……“就像在老化的精密仪器上拆弹,每一步都不能错。”心胸外科主刀医师魏秀波坦言。
这场四级手术的难度,藏在每一个操作细节里:高危患者,对麻醉时间、手术时间、操作精细度有严格要求,手术组采取上腹部正中切口,游离胃脏时,需避开脆弱的胃左动脉,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大出血;采取右后外侧切口进入胸腔,要在主动脉弓上方游离食管,此处神经血管密集如网,损伤喉返神经会导致终身失声。更棘手的是患者的心脏——如同“运转多年的老发动机”天美配资,麻醉状态下血压波动过大就可能骤停。
但医疗团队交出了一份“教科书级”答卷:全程出血仅100毫升;用患者自身胃脏精准打造3厘米管状胃替代食管,在胸腔内完成分层端端吻合;清扫7组、17组及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时,超声刀与电凝钩配合如“手术刀绣花”,既彻底清除病灶又保护重要神经。“术中监测仪上的心率曲线,像战场上传来的平稳电报,每一次跳动都让人安心。”乔军选主任说。
从“放弃”到“冲锋”:多学科拧成的“生命绳索”
“多家医院都说‘风险太大,保守治疗吧’。”贾大爷的儿子至今记得,父亲因肿瘤堵塞食管,连水都咽不下,体重从65公斤降到50公斤,说话时气若游丝。转机,始于医院多学科会诊的灯光下。
心胸外科乔军选主任牵头,内分泌科先将血糖从13mmol/L调控至7mmol/L,心内科优化心脏起搏器参数,营养科用肠内营养制剂为老人“打底”,康复师每天陪他练习腹式呼吸——“就像当年部队练兵,一步一步夯实基础。”术前评估显示,老人的心功能、肺功能终于达到手术“准入线”。
“他们像冲锋的战士,从不说‘不行’。”贾大爷拉着眼里泛起泪光。这位曾驻守边疆的老兵,懂得“坚持”的分量:术后在ICU,医护人员每小时记录一次血压;转到普通病房,康复师扶着他从坐起、站立到扶轮椅行走,“连教我咳嗽排痰都像教战术动作,耐心得很”。
术后20天,贾大爷已能扶轮椅慢走,说起这段经历,他总拍着胸脯笑——手术疤痕像一枚新的“勋章”,与胸前的军功章相映。
“我这固执的人都被打动了,这口碑比啥都金贵。”面对采访邀请,老人爽快答应,“得让更多人知道,有群医生像战士守阵地一样,守着咱们的命。”
病房外天美配资,多学科团队的讨论还在继续。这场跨越生死的手术,不仅是医疗技术的胜利,更藏着医者的初心:对生命的敬畏,对“不放弃”的坚守,恰如老兵曾守护的疆土,一寸都不能让。(文/陈默)
长宏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